潜江新闻网讯(潜江新闻网记者 曾俊伟)3月18日下午,艳阳高照,走进高场街道办事处韶湾村,一栋栋房屋整齐排列,金灿灿的油菜花在阳光照耀下格外鲜艳,不远处传来“咕呱”“咕呱”声声蛙鸣。
循迹而去,穿过田间小路,成片成片的蛙池映入眼帘。复行数步,蛙声更鸣,向池中望去,只见几名工人身着连体雨裤忙碌着。
这里,是李二胖黑斑蛙养殖基地。
“我们正在为池水消毒,为的是保障水体质量、预防虫害侵袭。”韶湾村村民、蛙池工人钱要学告诉记者,3日后,待水体变得清澈,他们将在确保水体质量的情况下,放入首批蝌蚪。
在池中,还能看到一些枯草。“池中枯草腐烂后,会滋生更多有利于蝌蚪、蛙苗生长的浮游生物。”基地管理人员孙士春说,这些蝌蚪会在一个半月后逐渐成长为成品蛙,成品蛙在7至10月份进行销售。
“7、8月份,抢在市场还未全面开始前就销售一批,那时价格可突破20元每斤。9、10月份,到了成品蛙销售旺季,基地会有近40名工人捕蛙。”孙士春说。
为了能在来年拥有更多的青蛙可供销售,在每年的深秋季节,该基地都会选育一批种蛙为来年的收成打下夯实基础。“每年10月中下旬,我们会挑选一批高品质成品蛙作为种蛙进行繁育,以便来年所需。”孙士春告诉记者,种蛙产卵后,他们会将卵块人工收回,用水加以清洗筛选,确保来年蛙苗存活率。
待到来年春暖花开季,春天来了,小蛙也来了,致富的路也越走越宽了。
每年3月下旬,工人们便会将刚孵化出的蝌蚪放入池中。此时,养蛙人最为忙碌的时候也到了。
“每天夜里3点左右,基地都会有人用仪器去测量水中温度及含氧量,此外,还得特别注意防范天气突变。”孙士春梳理着养蛙经验,“即使度过这一关,还有成品蛙互相吞噬这道难题。为防止此类事件,我们不仅要给足饲料,还需对成品蛙分批管理。”
在该基地,148亩、270个蛙池可供给各阶段、各形态蛙成长所需。“在技术与经验的加持下,我相信这批蛙苗将顺利成长。”孙士春说。
傍晚时分, 夕阳的余辉洒落在波光粼粼的池水中,工人们正进行着收尾工作,不远处,蛙声也愈发响亮。
“就近就业,每天工作在8小时左右,工资一月也有3800元,赚钱顾家两不误。”村民谢运香说。
在该基地,现有8名长工专门在此投喂饲料、打理基地等。
据了解,该基地从2018年进驻高场,2019年进购首批黑斑蛙,3年时间,年平均毛收入达450万元。“2021年虽然受到疫情和市场不稳定的冲击,但每个池平均收益依旧在1.5万元左右。我相信今年收益会更好。”孙士春说:“下一步,将进一步扩收扩产,继续扩大招工,为高场经济发展作贡献,助力乡村振兴。”
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潜江新闻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主动与我们联系删除!
- 特色小土豆变身“金豆豆”
低成本置换高效益 特色小土豆变身“金豆豆”潜江新闻网讯(记者 曾俊伟)阳春三月,在高场街道办事处高场村,土豆种植户李万军
- 高场街道:政务服务“零距离”
“点击政务公开查询机的屏幕就可以找到相对应的服务选项,还能看到其他政府部门的公开信息,真是太方便了。”3月6日,在高场街
- 情系“三八”妇女节 普法宣传正当时
三月好春光,普法正当时。为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、增强妇女依法维权的理念,3月3日上午,高场司法所联合高场街道妇联、浩口法
- 高场街道启动村(社区)“法律明白人”培养计划
为推动街道各村(社区)“法律明白人”培养工作稳步实施,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。3月1日上午,高场司法所组织举办(社区)“法
- 高场街道:锚足马力拼生产 奋战首季“开门红”
2月12日,位于高场街道办事处的巨金米业有限公司车间外,一辆辆满载虾稻米的货车即将启程,发往广东、福建等地。“这是我今年
- 强化流域综合治理 守住流域安全底线
高场街道:强化流域综合治理 守住流域安全底线“一下三民”实践活动开展以来,高场街道办事处结合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活动,大力